首页 > 石家庄市文联“聚焦新跃升 展示新成果” 主题创作宣传展示
石家庄市文联“蝶变新时代 共鉴新成果”主题文艺作品选登(二十五)文学作品
发布日期:2025-10-23       发布人:管理员       发布部门:石家庄文联     点击次数:67次


编者按:2025年是石家庄市文联成立75周年,市文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、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,紧扣时代最强音,聚焦省会发展成就,积极组织“蝶变新时代 共鉴新成果”主题文艺创作采风活动。自活动开展以来,全市文艺工作者热烈响应,满怀热忱奔赴主导产业、城市更新、乡村振兴的最前沿,将对城市的热爱凝练成文字、丹青、光影,创作了一大批既扎根地域文化,又彰显时代精神的文艺佳作。现精选部分投稿作品分期展示,以飨读者。

“担”山记

 

过了端午,没下过雨,南岭荆条叶蜷缩,花不展。

李玉生在山顶发愁:“着急哩!”

他的肤色古铜,手糙得像核桃树皮。

2021年,他回石家庄市灵寿县慈峪镇黑山村,“挑起”村党支部书记担子,“担”走村子的旧面貌。

这是一副难挑的“担”,难“移”的“山”。

难也要干!黑山村在乡村振兴路上不能掉队!

黑山村在灵寿县中部丘陵深处,是文学大师孙犁笔下“山地”。丘陵起起伏伏如曲线,山是低山,海拔不高。北方干旱少雨,一直靠天吃饭。村不大,人不多,在绵延丘陵中不显山、不露水,祖祖辈辈低调地生活在“世外桃源”。

种地养不了家,村民出去打工,坡地闲置。一道道山川,一道道起伏的“难题”,也是一道道必答题。

李玉生在荒坡中,却看到了“金”:“咱黑山村咋不能成金山银山?”

支部委员孙书海在部队当过兵,信服他:“玉生,你说咋干就咋干!”

干事得有钱。黑山村没有集体收入。

“咱们自己垫资!”话有底气,中气十足。李玉生拿出积蓄,副书记孙书海、妇女主任贡春叶跟上,党员们或多或少拿钱……李玉生当了村党支部书记,一村人看着他呢。

小时候,他家是村里最穷的。要房没房,要吃没吃。大哥二哥过年带媳妇回来,一家人分“男女宿舍”,男人住一屋,女人住一屋,窝憋得不行!高中一毕业,家里供不起,19岁的李玉生去包工队当小工,所有的小工活儿他全干过。22岁,他成立自己的工程队,开始承揽建筑活儿。

如今,当了村干部,放下红火生意,一年几十万的收入没有了。很多人不理解。那些跟着几十年的老弟兄想不通,说话更直接。

“玉生,你有金刚钻?就你能行?”

“玉生,弟兄们跟着你熟门熟路,等着跟你挣钱呢!”

“回来图啥?你想的是啥?”

李玉生想的是村子。

“有私心,干不好集体的事儿。”他就是想一心一意干村里的事儿。

老伴儿去城里看孙子三年,李玉生就在家当了三年的“光棍儿”,一个人守着偌大的院子,在外忙一天回来了,还得自己烧火做饭。村小,方方面面的事儿可不少,一天没有闲。他还要去县里了解政策,到有关部门为村里发展找资源……黑山村“落下的课”太多,要赶上就得加把油。

可是,怎么才能把“穷山”担走呢?

李玉生的爷爷在抗战时参军,走了以后再没回来。奶奶是村第一任妇救会主任,救过八路军伤员。在爷爷和奶奶抗战故事里长大的李玉生,从小就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乡。

黑山村地多,打粮食多,产棉花多,缴的公粮多,就是发展赶不上趟。

工程队是他的心血,养活家绰绰有余。交给儿子,儿子不接。不接,是因为儿子想让他继续干工程。

可他牢牢记着奶奶讲的故事,想让黑山村有变化。两年后,儿子“勉强”把工程队接了。他没有了后顾之忧,铁了心干村里的事儿,立下豪言壮语:“干不死,就要往死里干!”“干”不是瞎干、蛮干,是按照党的要求让群众在产业和发展中有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黑山人有句方言,“抓把灰都是热的”。你看,颂航农民种植合作社成立,荒坡地每亩700元流转给村里,村民在合作社打工挣工资。岭坡地种啥啥不长,流转村里,李玉生有“金种子”——酸枣树,40亩酸枣树成铁杆庄稼,一次性投资年年获利,老弱村民不出门也挣钱。

你看,油菜花开了,高粱红了!合作社流转300亩闲置岭坡地作试点,春种油菜,秋种甜高粱。200多亩的油菜,每亩可收益1500元。春天,走进油菜花地,蜜蜂蝴蝶群舞,游客和骑行者慕名而来。沉静的黑山村一下子走上热搜,看花看村看红色历史,黑山村成“红山村”。周边慈峪、柳沟、宅里、徐家疃四个村也种了300多亩油菜,500亩油菜花成为灵寿县中部丘陵的旅游打卡地。

你看,村里热闹了!“三清一拆”那会儿,五台挖掘机五辆大卡车仅仅7天,就把村内垃圾残墙断壁全部清理,建了十几个小花园,拆村内263座连茅圈,建成254座卫生达标厕所……

你看,合作社有了收益!合作社在200余亩荒地上种玉米红薯酸枣油菜增收10多万元;新修慈峪镇至黑山村通村路两公里,5米宽的路为黑山村带来“远方”。此外,村文化中心今年8月即将投入使用,黑山村将安装600盏微风发电阳光板路灯……李玉生和黑山村的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乡村振兴模式让荒山野岭成了“花果山”“钱袋子”,村民第一次分了红。

试点成功后,他将黑山村2600亩岭坡地全部纳入合作社,科学种植酸枣树、甜高粱、洋姜,“荒山”变“花山”“金山”。

启动资金都是他们自己垫,施工设备租赁或是用李玉生工程队的。孙书海既是电工又是厨师,合作社和村里维修都义务干;贡春叶一双巧手,里里外外是好手——三个人与全体党员组成“担山队”,把村党支部打造成坚强堡垒。拆迁、环境治理有党员们在干,村容村貌建设党员们带头。人心齐、“黑山移”:产业有了,致富路找到。党建、文化、环境治理等个个创优。

这一切,都是“干出来”的。

黑山村“没钱也干事、没有条件干事”的做法感动省、市、县老区建设促进会,在他们的牵头下,河北陆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向黑山村投资50万元,建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及养老服务中心。戏楼、村图书室、手工车间,还建老年公寓和食堂,让老人们免费吃饭。

李玉生想得长远,村里长大出去的人落叶归根,回来看看,便在村里备下房,拎包即可入住。此举感动在外的游子,他们纷纷出谋划策,甚至牵线搭桥,把投资商带来……

黑山村获得新生:新修街道4000多平方米,铺设便道砖3000多平方米。建设940亩高标准农田铺设管道15000米,硬化田间道路14000平方米。建设仓储库550平方米。平整土地80余亩。道路硬化率100%、亮化工程全覆盖;1800平方米文化彩绘是村党支部班子三人垫资近七万元完成的;村内连茅圈清零,建卫生达标厕所,整治拆除全村危旧房,在村主干道两侧种3亩花卉,安装300多米花池围栏,他们自筹资金30多万元!没有“信任”,谁会拿出存款?

变化,实实在在!

盛夏,我来到建设中的文化中心。遮阳棚下,一片清凉。

李玉生是搞工程的,会算账,单戏楼遮阳棚就省4万元。他用最少的资金为村里干更多的事。文化中心建好,能坐1500人,他设计了防丢失的凳子、可折叠伸缩棚。这里不仅可以举办文化活动,也可以操办红白喜事。群众说他是“会算账书记”。

村委会广场立“黑山村革命老区碑”,碑上刻着村里的红色历史。他组织人写村史,放在村图书室。图书室里放的全是“淘”来的书。村庄美,环境好,还要有书香。村民来图书室看书,带动家庭孩子看书。每次开会,李玉生都要说:“多看书,书有用哩。”

“宜居黑山,人人参与”中,有人不积极,他采取奖励的办法,发卫生纸、大米、白面和鸡蛋。

正月二十一,上班的走了,村里都是留守老人。李玉生从村委会出来,听见街口有人说“正月里,要是唱台戏就好了”,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。李玉生决定筹钱唱戏。剧团听说后,深受感动,要惠民演五天大戏。30多位村民组成志愿者服务队。那几天,四口大铁锅飘出浓浓的饭菜香在丘陵中飘浮。附近村人开玩笑:“隔五里地就闻到黑山村大锅菜的香味!”

“不动村里一分钱”,是李玉生和村“两委”规矩。没有资金,李玉生就带头垫钱,他常说:“天上不会掉馅饼。咱们干事儿,可以挣来馅饼!”

新班子换届以来,干了上百件实事。从橱窗新旧照片对比中,看到他“担”起了“山”,让“山”有了“新模样”“新变化”。

年初,唱完戏,他马不停蹄地带致富能手、党员代表出外考察适合黑山的项目,在合作社流转土地上种洋姜。

以前干工程队,李玉生衣服板正,皮鞋锃亮。回到村里,人邋遢了,顾不上讲究。我看到他时,他脚上的黑皮鞋蒙了一层厚厚的土。

李玉生以心换心。征地受阻时,做不通的工作先不做。他听说这家老人病了,就自费买奶看望。那些人受感动,不再阻挠。就这么一举腾出15000平方米土地,种花草,建起广场,安健身器材,街上装路灯……慢慢地,有人主动要求把自家地方让出来让村里统一规划。村里吵架的少了,邻里关系和谐了,有了事情大家相互帮助,良好村风又回来了!

黑山村综合产业初步形成,合作社常年有就业岗位,“保底+分红”,村民来干每天给80元。村民们每天去合作社干活,自豪地说:“上班去啦,挣工资。”

李玉生觉得回村值了!

六月的黑山村,村边麦子黄了,村民们在紧张收麦。李玉生也闲不住,在布谷鸟叫声里,叫上孙书海、贡春叶顶着烈日上岭。酸枣花旁,他在讲科学种植。

黑山岭的最高处,是一个大平台。马上要有数百盏微风发电路灯在这落户,电线杆就是生钱树,带来光明,还会升值。晚上,来这里遛弯的人很多,也有拖音响设备来唱歌的,黑山村夜晚分外迷人,有笑声歌声,也有好心情。

李玉生站的地方恰恰在这里,望着眼前的一切,会心地笑了。

 

该作品发表于《石家庄日报》2025年7月15日

 

作者简介:

陈晔,作家、诗人、编剧。河北省作协理事。石家庄市作家协会副主席,主席团成员。作品曾在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《中国作家》《长城》等发表。

 

石家庄市文艺创作服务中心主题创作投稿邮箱:wyczzx2023@126.com


石家庄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地址:石家庄市普惠路8号
邮编:050000
邮箱:wlxcb66538603@163.com     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0 石家庄市文联 版权所有    冀ICP备20018655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