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石家庄市文联“聚焦新跃升 展示新成果” 主题创作宣传展示
石家庄市文联“蝶变新时代 共鉴新成果”主题文艺作品选登(二十一)文学作品
发布日期:2025-09-23       发布人:管理员       发布部门:石家庄文联     点击次数:97次


编者按:2025年是石家庄市文联成立75周年,市文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、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,紧扣时代最强音,聚焦省会发展成就,积极组织“蝶变新时代 共鉴新成果”主题文艺创作采风活动。自活动开展以来,全市文艺工作者热烈响应,满怀热忱奔赴主导产业、城市更新、乡村振兴的最前沿,将对城市的热爱凝练成文字、丹青、光影,创作了一大批既扎根地域文化,又彰显时代精神的文艺佳作。现精选部分投稿作品分期展示,以飨读者。


春山里的庙会

朱彩娟

井陉作为千年古县,社火、花会、庙会的历史由来已久。据《井陉县志料》记载:“陉民故习,酷嗜戏剧……”“迎神赛会,岁有定期。届期,锣鼓仪仗,杂然并陈,文武各会,比赛歌舞。附近乡民,停工往观,大有如潮如海之势!”

乙巳年正月二十五,赵东岭进村的公路上,挤满了表演队伍,各具风格的表演服、不同的家伙什都亮了出来。

晨曦中,远处的山灰蒙蒙的,山脚下大大小小的地块里,杵着些许高高矮矮的棒子秸。

一眼望去,大红与明黄闪耀着吉祥的年味。水红配着葱绿,又瞬间撞击出村庄里的一抹艳丽。黄底黑字的“帅”旗,“赵庄岭皇纲”、“小寨飞叉”、“冶西牛斗虎”的旌旗猎猎飞舞。

路边的枯草上,还挂着昨夜的雪。人们有序的忙碌着,彼此亲热的问候着,像极了儿时大年初一拜年的情景。

喧闹中,有彼此相见的问候声,有大鼓、小镲的铿锵声,有拉花的伴奏声,彼此交织着,集市一般的喧嚣里,叫醒了远远近近的村庄,喊来了一拨又一拨的人前来观看。

南方称社戏,北方叫社火,而老百姓更喜欢喊成庙会。此刻我想说,这或许是我见到的最繁盛的庙会了。一个村庄的庙会,就是家家户户的节日,就是呼朋唤友前来串亲戚聚会的日子。社火中的“社”指的就是土地神,而“火”则是火祖,火神。先人们用土地进行耕种,用火做熟食物和御寒,由此形成了崇尚土地与火的观念。

太行山里的人们习惯用社火迎接春天。

转身,一队头戴花冠、摇着雉鸡翎、画着脸谱的队伍走了过来,手举牌写着“桃林坪村表演队”。

只见排头的那位手举偃月刀、画了个大红脸,想必是关公了。紧跟其后的是个黑与白的花脸,看那黑与白的比例,我也猜不出来这白脸的是曹操还是骁勇的士兵。后面一个,戴着蓝白的帽子,黑白线条在脸庞上交织着,几笔红色简单勾画、点染着,有几分顽皮又有几分喜庆。虽然不知道这一个个脸谱代表了哪位英雄,却深深吸引了我。

脸谱中的红黄蓝色块,黑与白的线条,一定在演绎着人物的热情或冷酷,忠诚或狡诈,凶狠或善良。此刻,在一个个面庞上流淌的色彩,是属于桃林坪的村庄密码。

“大哥,您这脸谱画的是谁啊?”

大哥腼腆地一笑,手一指,“问他,拿大刀那个,他是传承人!”

他,便是桃林坪花脸社火的非遗市级传承人许书元。原来早在2008年,桃林坪花脸社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“俺桃林坪村的花脸社火,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。”

一个吸引大家的村庄,除了一目了然的特色街巷和房屋,更重要的是村庄里有一群坚守传统的手艺人,他们一辈又一辈的人守候在村庄里,用特色演绎的传统节日吸引着更多的人走进来。

“许老师,咱这花脸社火像古装戏曲里的演员,脸上画着脸谱、身上穿着戏服……”

“你可别小瞧了桃林坪,他们个个有武术基础,一招一式里再现的是古代将士战斗的场面。”快言快语的许老师抢了我的话头。许老师接着说,相传在古代时期,井陉县内有过一场战争,当时将士们奋勇杀敌,最终取得了胜利。桃林坪村民为了纪念这场胜利的战斗,认真组织,刻苦排练,以社火形式公开演出,最终形成了特色的花脸社火。

跟随许老师的脚步,我顺手搜出的网页,跳出的短视频更是抓住了我的眼球--他们手持棍、刀、枪等不同的传统武器,在锣鼓声中奔跑着、跳跃着、打斗着,切切实实突出了一个“武社火”的特性。再次注视这群走在街巷里的花脸们,走在这个队伍后面的,是几个孩子,依然是戏装打扮。脸颊上,用白色线条画着一朵花,白色的花瓣上点染的些许红色,让这些少年越发显得粉面桃花。面对拍摄他们的镜头,有的大方地比着剪刀手势,有的略带几分羞涩垂下了眼帘。再往后看,居然还有没穿行头的,除了简单地画了一张脸,处处与观众没什么区别。

这不就是典型的沉浸式体验吗?

看我拿相机拍这群孩子,许老师眼中闪烁出一种属于长辈才有的欣赏、欢喜与悦纳。“有孩子参加表演,是我感觉特别开心的一件事,我跟他们这么大的时候,每天早晨四五点就起床画脸!”

作为非遗传承人的许老师,看到更多的孩子加入表演社火中,是何等的欣慰啊。

AI时代的孩子们,能参与进传统又古老的社火中,村上古老的文化艺术不就年轻起来了吗?

随着表演的队伍走过赵西岭村党群服务中心时,三层高的大楼前,一级一级的台阶上,错落着站了一大群人。那一刻我才意识到,像我这样随队伍跑着看的只是一小部分。村里人们早已占据了属于自己的最佳位置。

房顶上,墙头上,门洞前闲置的农用三轮车上,院墙旁边的山坡上。一层一层,互相错落着,像是村外梯田上的庄稼,以便都能迎着太阳生长。如此说来,此刻街巷里行走的表演队伍,不就是大家追寻的那束光吗?

寻常街巷就是舞台,邻居大哥大婶就是演员,村庄高高下下的院落就是观看席位,那么这村庄的庙会,不就是最完美的天时地利人和吗?

表演的队伍行走着,人群也有序地挪移着。

整个线性的队伍,如长龙一般,早已从村口的公路,穿过村庄的大街,再次出村进入田野。

在村庄的田地里,已经推平了一个场子,搭起一个台子。

那一刻,绝对是黄土垫道、净水泼街的感觉。这或许就是土地生土里长的农民,给予这场庙会最大的尊重吧!

旌旗在场子上跑动着,巧妙地赶开了热情的人群,围成了一个有装饰意味的舞台,天造人和中,又一场表演要开始了。

站在田埂这个自然的观景台上,踩着一岁一枯的草坡子,眼前一下子开阔了。远处的太行山在暮霭中显得蓝汪汪的。冬日的阳光下,新平整好的土地透出一种平实的暖黄。

天地间,群山就是背景,被风扯来扯去的云朵就是幕布,还露着铲车、压路车车辙的新鲜土地就是舞台,甚至那没来得及清理完毕的庄稼秸秆也是观众。

那一刻,我像是化身为山坡上的一棵草,融入到了这天人合一的社火表演中。这原汁原味的舞台,是村庄的艺术,更是老百姓的真实人生。这天高地阔的舞台是天然的,又是最奢侈的。一片苍茫中,一声唱和中,一次次奔跑与舞动中,是真实的,又是变幻的;是古老的,又是新鲜发生的。

庙会像是神一样的存在,用至高无上的传统社火润泽着春风,庙会又绝对是庄户人家的日常,是老百姓们串亲戚、一起喝酒的好日子。

回身俯瞰村庄,想想家家院里摆着席面,似乎看到和煦的春光中,孩子们在快乐地奔跑,年轻人讨论着新一年的创业,老一辈人笑呵呵地唠着嗑。

庙会上的战鼓隆隆地响着,赵庄岭的皇纲自带呱哒哒的声响欢快地舞动着,一群跳拉花的队伍如飘带一般扭进了场子,桃林坪的武社火也亮起了招式……一声声的叫好迎来的是新一年的平安喜乐。

正月二十五,一次盛大的社火是对年的总结,更是迎接万物蓬勃的春天,这些穿戴一新的演员和观众,又将奔赴生命和生活的新起点,重新再出发!

春风已起,春光欲来,井陉的一草一木都已跟着古老的社火奔向春天。

  

作者简介:

朱彩娟,河北省作协会员,石家庄市作协副秘书长,石家庄市第八届阅读推广人,散文、报告文学发表在《当代人》《人物周报》等报刊。

石家庄市文艺创作服务中心主题创作投稿邮箱:wyczzx2023@126.com


石家庄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地址:石家庄市普惠路8号
邮编:050000
邮箱:wlxcb66538603@163.com     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0 石家庄市文联 版权所有    冀ICP备20018655号-1